深化司法公开 促进司法公正

法官风采

美文—新疆旅行随记

作者:admin 信息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9-11-04 01:33

新疆旅行随记
   李白平
 
新疆旅行随记(一)
    新疆的美食美景早已是八年前的记忆,此次新疆之行却再次唤起了我那尘封已久的记忆。2019年7月18日下午5点,我们带着期待和欣喜的心情,从海口起飞经停南昌,于当晚1:30后到达乌鲁木齐,入住八楼(昆仑宾馆)。昆仑宾馆位于乌鲁木齐市友谊北路,于1958年建成,因楼高八层,系当时新疆楼层最高,服务设施最好的宾馆和乌鲁木齐的标志性建筑,曾经是西北五省第一座现代化宾馆,第一个用旋转门的宾馆,第一个有大小不同会议室的宾馆,因而使其闻名遐迩,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八楼”。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陈毅、贺龙等曾莅临、下榻过八楼。近年来,歌手刀郎的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中“停靠在八楼的2路汽车”更是将其扬名海内外!
    时过境迁,今天的乌鲁木齐早已今非昔比。作为新疆的首府,它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面向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全市瞎七区一县,是中国大陆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新兴城市。如今的乌鲁木齐发展迅速,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处处呈现出繁华的景象。当然,现在的八楼在乌鲁木齐已显得极为普通,再也不是往日的新贵了!
新疆旅行随记(二)
      19号在乌鲁木齐休息一天后,大家于20号上午8:45从乌鲁木齐起飞于上午10:05到达喀纳斯。在去往景区的路上,途径一牧区,《冰山上的来客》这一悠扬的歌曲迎面扑来,受其影响,大家便来到一牧民家吃早餐。主人很热情,早餐也很丰盛,有鸡蛋、烤馕、油果、奶茶等。大家对牧民家的食物很好奇,吃的也很开心,其中一个同行的朋友吃了六个油果还意犹未尽!中午12点到达喀纳斯风景区,沿途经卧龙湾、月亮湾和神仙湾后到达喀纳斯湖旁边的酒店入住。故地重游,八年前除了感受到喀纳斯风景区的山美、水美和山水交融的风景美外,别无他想。而八年后今天,颇有“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叹。是啊,景色还是当年的景色,而我已不是当年的我了。恨岁月这把“杀猪刀”让自己已不再年轻,成仙无望矣!正感叹岁月的流逝,而一天的旅游行程也悄悄地溜走了!
新疆旅行随记(三)
    21日清晨近8点(相当于海南的6点)起来,天空已微亮,漫步喀纳斯湖栈道,只见雾气蒙蒙,云雾缭绕,雪山忽隐忽现,宛如仙境,美丽而神秘,绿水青山仿佛在晨曦中苏醒。虽有阵阵凉意,却因空气清新、负氧离子高,昨晚因喝酒而感到的不适瞬间消除,顿时神清气爽。心想,真是个好地方,其清新的空气和所含的负氧离子堪比海南的五指山和尖峰岭。
    喀纳斯系蒙古语,意为“美丽而神秘的湖” ,喀纳斯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布尔津县的北部,是座落在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内陆淡水湖,面积45.73平方公里,湖深188.5米。湖水来自奎屯、友谊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当地降水,是中国最大的冰碛堰塞湖。喀纳斯风景区由高山、河流、森林、湖泊、草原等奇异的自然景观,成吉思汗西征军点将台、古代岩画等历史文化遗迹与蒙古族图瓦人独特的民俗风情所组成,最为有名的是传说中的湖中巨型“水怪”,常常将在湖边饮水的马匹拖入水中,给喀纳斯湖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早餐后,驱车来到喀纳斯风景区的半山腰,期待着能有意外的惊喜。沿1068个木质阶梯而上,到达顶峰“观鱼台”,俯瞰喀纳斯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山水交融,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让大家领略了大自然最优秀的杰作和神仙般最美妙的画卷。喀纳斯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只可惜美中不足的是,未能见到传说中的“水怪”,多少有些遗憾!
    下山后,驱车直奔喀纳斯湖,坐上游艇,遨游在湖面上,使人心旷神怡。喀纳斯湖就像一面巨大无比的镜子镶嵌在崇山峻岭中,远处的湖面波光粼粼,绿色的水面在太阳的映照下像撒满了珍珠,美得让人欣喜不已。湖面上阵阵凉风拂面而来,深绿色的湖水和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湖边山上的雪杉、落叶松等灌木丛郁郁葱葱,倒影在湖面,让人感觉山在水中,水在画中,只有在这里才能放下一切,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此刻,我才深深的感到难怪人们把喀纳斯湖誉为“人间仙境,神的花园”,果然名不虚传!
新疆旅行随记(四)
     结束了喀纳斯风景的洗礼,我们开始了新的一天的行程。22日早晨6:30,我们离开喀纳斯前往阿勒泰,一上公路,只见两只老鹰在晨曦中腾空而起,飞向天空,似乎在欢送着我们。而公路旁喀纳斯的山和水,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显现出一种别样的美。就像一个美丽、羞涩、腼腆的姑娘在目送着我们,让人心生爱意和留恋,不忍离去。
    一路沿省道前行,很多地段系盘山公路,时常要注意会车的安全,故在上午10点多钟路过布尔津大红鱼展览馆时,我们才停车吃早餐(说是早餐,实际上吃完已将近中午12点了)。餐厅很一般,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餐厅老板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全鱼宴”。几乎新疆有的各种鱼,或红烧、清蒸,或油炸、腌制,那种色香的诱人和鲜美的味道,让早已有点饥饿感的我们,胃口大开,足足地享受了一次全鱼宴的大餐。临走告别时,我们还不忘给餐厅老板说下次一定再来。
    饭后继续前行,到下午3:10从阿勒泰机场起飞,经过一个半小时,到达伊犁州首府伊宁。一出机场,迎面碰到一个哈萨克族的训鹰老人,同行的几个朋友好奇的要与老人合影留念,虽然语言不通,老人却非常友善地配合合影,其慈祥的面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说老人是第八代训鹰传人,其家族训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当地可以说是妇孺皆知,无人不晓。
    出机场后,稍作休息,我们便坐巴士前往目的地那拉提。接待我们的导游是一个汉、满、蒙三族混血的小伙子。导游很热情,在车上早已为我们准备了矿泉水、酸奶和烤馕、杏仁饼。导游不仅热情,而且很能说,一路上滔滔不绝,从新疆的自然人文景观,到各少数民族的由来、变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都给我们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让我们对新疆这个多民族大家庭的自然和人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去往那拉提的公路两旁,长满了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我问导游何故?导游说这是兵团人的精神。当年,兵团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来到新疆,戍边屯垦,改造土地,种地植树,才使如今的伊犁变成了新疆的“江南”,因而当地人对兵团人心存感激。由此我突然想到了文学家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伟岸,正直,质朴,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是啊,茅盾笔下对白杨树的赞美不就是对兵团人的赞美吗?正想着,公路左边山上的“忠于毛主席”,“毛主席万岁”的红色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对于这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我既好奇,又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又问何故?导游回答,这是兵团人搞的,至今已有四十八年了。兵团人对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考虑到这种情况,故保留至今。瞬间,我为兵团人对伟人的这种感情而感到钦佩,同时,作为伟人的家乡人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不知不觉,已是晚上10点,夜幕降临。天空突然下起了冰雹和大雨,我们一方面笑称自己是“贵人出门雨水多”,另一方面又叮嘱司机慢点开车,注意安全。好在司机经验丰富,车技也很好,冒着大雨前行,于晚上11点平安到达目的地。
    晚饭后已是次日凌晨,各自回房间洗漱休息……
新疆旅行随记(五)
    那拉提按蒙古语的意思即“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据说当年成吉思汗带兵西征,来到那拉提,正直严冬,大雪纷飞,寒冷无比。第二天早上天空突然升起了太阳,将士们纷纷高呼“那拉提!那拉提!”意思是太阳出来了。成吉思汗见状,立刻说“这里以后就叫那拉提吧。”从此便有了那拉提这一地名由来的传说。
    那拉提草原位于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的那拉提镇东部,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这里居住着哈萨克族人,至今保留着浓郁古朴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草原文化。自古以来,那拉提草原就有“哈萨克族的摇篮”之美誉。
    哈萨克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终身以歌舞为伴的民族。每年的五月至十月,牧民居住在毡房,十月至次年的五月,则居住在自己所建的房屋,人们称作“冬窝子”。“冬窝子”往往建于山窝里,以背面避风为主要场所,这主要是为了冬天防风避寒。
    按照旅游行程的安排,23日上午10点,我们爬到那拉提草原的空中草原。只见莽莽草原一望无际,整个草原就像一块巨大无比的绿色地毯铺在大地上,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感觉荡然无存。蓝天白云和绿色的草原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绝妙绝伦的画卷,雪莲山在蓝天白云下依稀可见,远处的毡房就像朵朵白云镶嵌在草原上。牛羊在太阳的照射下,在草原上悠闲的吃着草,相互之间是那样的和谐,呈现出美丽无比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面。暖风吹来,我们身上也感到暖暖的,除了感受到草原的美丽以外,更感受到了草原的温暖和草原的和谐……
    下午,我们参观哈萨克族的文艺和马术表演,当地的小伙子和姑娘为游客唱着歌,跳着舞,让我们激动,让我们兴奋,忍不住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特别是马术表演,更是让我们惊讶,表演者在马背上或站立、或单腿前倾、或横趟、或隐身,其高超的表演技艺是我见过的最好的马术表演。
    在那拉提草原的旅游行程就要结束了,导游特意安排我们到哈萨克族的毡房吃晚餐。毡房很大,里面铺着地毯,墙上也是各式精美图案的羊毛挂毯。导游告诉我们,现在政策好了,牧民生活也幸福了,成吉思汗当年的毡房也不过如此。晚餐有羊肉、牛肉,奶茶、马奶酒,还有烤包子、烤馕和油果。哈萨克族的青年男女为我们献歌,给我们敬酒,让我们感受到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生活习惯。
    晚餐后,在回酒店的车上,意犹未尽、兴奋无比的我们,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草原的歌曲和海南的山歌。歌声和笑声传向车窗外,飘向了美丽的那拉提大草原……
新疆旅行随记(六)
     火焰山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山长100多公里,最宽处10公里。每当盛夏,红日当空,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石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这里的年平均气温达到30多度,最高气温超过50度,加之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6.6毫米,而年蒸发量却达到3000毫米,故名“火焰山”。传说中唐僧西天取经曾路过此地,历经磨难,九死一生,终于成就了西天取经这一千古传说,为此,吴承恩将这一情节写进了经典名著《西游记》。而早期的唐朝诗人岑参曾写下诗篇“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火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流汗,孰知造化功。”使得火焰山神奇色彩更浓,而成为天下奇山。带着对火焰山的好奇,来自海南一行的我们,全部夏妆装备,准备接受火焰山烈焰的考验。
     25日上午,大家坐车前往,驶出乌鲁木齐市区,穿过戈壁荒山,经过达坂城、风车世界等,近四个小时的车程后,于中午一点多钟到达火焰山。因天公不作美,当天下起了小雨,到达景区下车后竟有丝丝凉意,只见景区巨型温度计上显示当天气温不到35度。景区的游客虽不少,但给大家的感觉是,山还是那座山,烈焰却不知去向,当然更谈不上经受烈焰的考验啰。看来大家只好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了,因而走马观花,绕场一周,也算是到此一游了!
     接着,大家来到了久负盛名的葡萄沟。一进景区,就看见成串的葡萄挂在高大整齐的葡萄架上,让人瞬间感到葡萄沟正像小学课本中所描述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五颜六色成串的葡萄,既让人眼花缭乱,又让人垂涎欲滴。只可惜,景区游客太多,摆渡车又少,加之景区管理也不到位,使得景区观赏秩序较乱,大家只好悻悻地离开葡萄沟前往下一个景点。
      两个景区都不尽人意,远非大家的想像。好在午餐时,维吾尔族的几个演员为大家献上了一台简短而精彩的表演,他们打着手鼓,弹着热瓦普,跳着传统的维吾尔族舞蹈,使大家不快的心情得到些许安慰,也算不枉此行了。其中维吾尔族姑娘的舞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那优美的舞姿,甜美的微笑,让我想起了王洛宾老先生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新疆旅行随记(七)
    游完葡萄沟后,已是傍晚,我们一行迫不及待地赶往坎儿井。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主要存在于新疆的吐鲁番地区。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它是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积水建筑物,主要是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且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然灌溉。据研究,坎儿井在2000年前就已存在了,它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有的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坎儿井的工程结构由竖井、暗渠、出水口、明渠和蓄水池组成。通常一条坎儿井有几个到几百个竖井,最浅的1米,最深的可达120米,离出水口最近的第一口竖井最浅,在水源处的竖井最深的。“竖井”的作用是挖掘暗渠时将泥土提到地面、通风和采光,确定暗渠的走向,为坎儿井匠和维修人员、劳作者提供升降通道和生产、生活用品。“暗渠”的作用是将地下含水层的浅层水引出地面。“出水口”是水从暗渠流到地面的部分。“明渠”是出水口到涝坝(蓄水池)的部分,是将出水口流出的水输送到涝坝或农田。“涝坝”(蓄水池)是根据坎儿井的水量蓄水、升温、集中灌溉的调节工程。坎儿井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水资源利用和水资源建设方面的智慧,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工程。
    在对坎儿井的基本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们随导游进入了坎儿井博物馆。博物馆虽经现代拓展、加工,配上灯光等设施,里面显得宽敞、明亮,但暗渠仍然保留着历史的原样。穿过暗渠一直到出口,我们对坎儿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进入暗渠后,只见渠水缓缓流淌,经流不息,在绿色灯光的映照下,清澈见底,涓涓的流水声穿过整个暗渠。在出口处,我们都好奇的手捧渠水喝了几口。渠水冰凉、甘甜,胜过市场上任何矿泉水。
    穿过暗渠,我仿佛穿越了时空,除了从心底赞叹坎儿井工程的伟大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外,更多的是想像着2000年前,他们在当时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利用简陋的马灯、铁锹等生产工具,冒着塌方、缺氧等危害生命的危险,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勇于献身,因而成就了这项伟大的工程,造福于人类。在今天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两个百年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不正是需要这种精神吗?
新疆旅行随记(八)
    新疆之行就要结束了,同行的提出要到大巴扎去看一下,我以为是乌鲁木齐周边类似天池这样的旅游景点,便随车前往。上车后才知道大巴扎是个集贸大市场,没有购物欲望的我心里正后悔着,车子已经开到了大巴扎广场停下。还来不及下车,就听见远处传来著名歌唱家克里木的歌曲“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两只眼睛真漂亮,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上你的嫁妆,唱着你的歌儿,坐着那马车来……”被歌声感染,我立马对大巴扎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巴扎”系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大巴扎步行街是以新疆国际大巴扎为中心,从乌鲁木齐外环路至和平路,与天池路相连,形成一个T字型的长约800米的步行街。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步行街,分为A、B、C三大片区,即文创文旅和非遗项目街区,国际时尚街区及美食街区。集歌舞、美食、民族工艺品、珠宝玉器、古堡建筑为一体。
    走进大巴扎,晴空万里,阳光和煦,人头攒动,歌舞飞扬,热闹非凡,就像一片欢乐的海洋。身着民族服装的舞蹈演员载歌载舞,调动了所有人的热情,不管是游客,还是当地人,随着演员的歌舞唱着、跳着,不少人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这动静相宜的美景。此时的我才感到,与其说这里是一个大的集贸市场,不如说是一个综合性的娱乐广场。
    我们边走边看,各种美食应有尽有,烤全羊、烤肉、烤包子、烤馕、羊肉串、手抓饭、拌面、大盘鸡。各种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各式毛毯、披肩、民族服饰、玉器、珠宝,令人眼花缭乱。还有民族乐器,如手鼓、小冬不拉、热瓦普,让人爱不释手。干果品种更是丰富,葡萄干、红枣、核桃,其中葡萄干的品种就多达几十种,各种鲜果,如西瓜、甜瓜、哈密瓜、樱桃、蟠桃,让我们大饱口福。
    看完大巴扎,同行的朋友说,不看大巴扎等于白来了乌鲁木齐。是啊,我很庆幸自己看了大巴扎,也算没有白来乌鲁木齐。这里不仅让我领略了新疆不一样的异域风情,更让我感受到了新疆的发展、繁荣、稳定和各民族团结、友好、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的欣欣向荣景象。眼前的这一切,让我们置身在新疆这个多民族大团结的祥和氛围中。习近平总书记所希望的“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在大巴扎得到了最好的印证。我置身其中,深感荣幸!
    再见啦,大巴扎!再见啦,乌鲁木齐!再见啦,新疆!
    在回海口的飞机上,我由乌鲁木齐的大巴扎想到了海口的骑楼老街,可否借鉴大巴扎的模式,在海口也搞一个类似的“骑楼风情街”,展示海南的民俗文化和独具特色海南美食、水果。如歌舞《红色娘子军》、《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万泉河水清又清》《请到天涯海角来》和竹竿舞,著名的黎族织锦、椰子和花梨的雕饰品,清补凉、糯米糕、腌粉(面),菠萝蜜、火龙果、杨桃,等等。如能这样,想必一定会很好地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从而改变骑楼老街目前的状况,更好地促进海口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